首页 | 新闻中心 | 干部队伍 | 公务员队伍 | 人才队伍 | 党员队伍 | 基层组织建设 | 远程教育 | 党建工作创新工程 | 部务公开 | 党建手机报
您现在的位置:人才队伍 >> 人才政策 >> 内容阅读
杭州以最优的生态 留最好的人才
添加日期:17-06-27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繁體中文

杭州是一座重视人才的城市。近年来,为了筑巢引凤,杭州市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吸引人才、服务人才。据最新统计,杭州去年人才净流入已高达8.9%,排名全国第一。同时,杭州市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强市战略相结合,近五年全市新增人才48.15万人。

政策支持

顶层设计为保障 市场运作是方向

在美国《福布斯》杂志、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权威机构每年发布的人才竞争力排行榜上,杭州连续10年排在全国重点城市前列;连续6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涌现出了创新创业人才“新四军”(以阿里巴巴创业者为代表的“阿里系”,以浙大为代表的“高校系”,以“千人计划”人才为代表的“海归系”,以及创二代、新生代为代表的“浙商系”)。据全球最大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猎聘网等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2016年杭州人才净流入量居全国前列。

这样的成绩与杭州对人才建设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

今年初,杭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报告指出:在创新人才集聚上实现新突破。践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思想,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人才生态示范区和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与名院名校名企的战略合作,大力引进和培养具有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引领型人才、重大技术革新能力的领导型人才、战略开拓能力的企业经营人才和“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构筑一流人才高地。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曾表示:“杭州要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人才为本,坚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形成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创新生态。”

在如此重视人才的“顶层设计”下,杭州以各种政策创新带动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创新出台“人才新政”。牵头对2004年以来的70多个人才政策梳理整合,在国内率先出台“人才新政27条”,同步制定15个配套制度和45个操作细则,形成“1+X”政策体系;二是深入开展人才“两区”建设。出台人才生态示范区创建意见,探索形成“一核六动”的人才生态示范城市建设模式,高新区(滨江)等6家单位已成功创建为首批市级人才生态示范区,有效促动了人才工作的整体提升;三是积极探索市场运作。建立了市金融人才协会和市信息经济人才协会,筹建市文创、旅游人才协会和市人才猎头协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建设美国硅谷招才引智工作站和孵化器,建成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优化了传统引才育才模式。设立创业投资引导等3支基金,投资人才项目349个;引导民间资本设立基金2714支、规模达2948亿元。

据杭州市人社局统计,目前杭州全市人才总量为215万人,累计引进海外留学人员2.5万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28名、省“千人计划”专家506名,自主申报入选“国千”108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前列。

空间布局

依托信息经济“一号工程”引进领军人才

杭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键说:“杭州坚持绘蓝图、优布局。牵头制定人才发展规划,谋划构建‘两核六极多点’的人才空间布局,推出‘566’工作举措(5大人才平台、6大人才计划、6大人才工程)。5年来,新增省‘千人计划’专家225名、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5名,同时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快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5年培养高技能人才31万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统筹基础人才、产业人才、城乡人才发展方面,杭州推进6支人才队伍培养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仅“人才西进”工程5年累计为西部地区培养专业人才485名。

同时,杭州紧贴信息经济“一号工程”、互联网金融、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全市重点产业布局引育高端人才。5年来,围绕信息经济“一号工程”,引进培育了大数据专家涂子沛、信息安全专家范渊、云计算专家王坚、机器人专家李正刚等领军人才。

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惠觅宙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博士。毕业后他怀揣创业梦想来到杭州江干区,创建了安瑞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研发、制造生物反应器等产品。可合作意向达成没多久,惠觅宙就犯愁了。新项目落地需要近千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其产品特性又对车间的层高、通风条件等有着苛刻的要求,他经多方寻找,但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场地,项目面临着取消的危险。

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江干区服务人才工作组主动帮助他解决了困难。

江干科技园管委会迅速对园区内现有的标准厂房进行全面排摸,并同步在园区企业QQ工作群等网络平台发布求租信息,终于找到了一处基本符合要求的空置厂房。经过各种努力,厂房租赁手续办理等问题也一一化解,建起新生产线的愿望也顺利实现了。

正是这样的诚意支撑起了杭州人才的引进率。2016年,杭州信息经济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4.3%,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引进培育了靶向药物专家丁列明、多肽专家李湘、医疗器械专家郑攀、人工耳蜗专家孙晓安等领军人才。围绕金融产业,引进培育了基金管理专家朱晓康、期货专家施建军等领军人才,为杭州打造财富管理中心奠定了基础。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引进培育了知名作家余华、麦家、影视专家赵依芳等领军人才。其中,赵依芳创办的华策影视已成长为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民营影视企业之一。

支撑体系

千方百计服务人才 形成杭州特质

在服务人才方面,杭州可以说有了自己的特质。

根据杭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2017年度工作要点,提升精准化专业化服务水平,构建“互联网+”智慧人才运行体系被正式提上日程。

据杭州市人才办介绍,完善“杭州智慧人才平台”,整合市、区(县市)两级各类人才信息资源,鼓励用人单位、风投创投等市场主体运用智慧化、信息化手段建设招才引智平台,努力在全球范围引进优质项目,并在孵化、培训、融资、落地等内容上进行探索及整合完善。对平台数据进行研判分析,强化成果应用。

坚持服务中心、支撑引领的价值追求,积极为人才服务中心大局搭建平台,提供“店小二”式人才服务,营造重才爱才氛围,充分激发了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截至2016年底,全市留学人才累计创办企业1852家(其中,2016年新成立企业270家),企业总投资235亿元人民币,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41亿元人民币。其中,“千人计划”专家累计创办企业171家,其中规上企业52家,上市企业11家,企业员工总数13997人,注册资本78.78亿元。

即便如此,杭州市仍在努力,留住本市人才,还要向一线城市“要”人才。

在实施“人才新政27条”和人才“若干意见22条”的基础上,2017年2月14日,杭州对新引进应届高学历毕业生来杭就业生活补贴发放政策进行研判,草拟《杭州市新引进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发放实施办法》,对新引进到杭州工作的硕士发放每人2万元,博士每人3万元的生活补贴等。

“近几年,杭州每年接收高校毕业生都在7万名以上。拿深圳做对比,杭州每年接收人才的总量大于深圳,但在人才结构方面,深圳接收高学历的硕博士比例更多。所以今年我们想提升这个比例。向新引进的应届高学历毕业生发放生活补贴,就是为了引进更多的高学历人才。”杭州市人才服务局毕业生就业服务处处长祝国群透露说:“新引进到杭州工作的应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归国留学人员,将得到一次性生活(或租房)补贴,发放对象的界定、发放的流程等具体操作方案目前正在细化。”

城市服务于人才,人才反过来服务城市。

在服务保障G20峰会时,杭州组织高层次人才开展“我为峰会增光、齐为杭州添彩”服务活动,累计带动全市开展人才志愿服务5700余人次,成功解决各类技术难题186项。特别是在信息安全、大气整治等关键领域,注重发挥人才专长,如“国千”专家、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范渊带领峰会网络安保团队,5天击退362万次网络攻击,被媒体誉为G20杭州峰会网络安全的守护神。

“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市”、“打造全国领先的人才高地、科创中心”……杭州弥足珍贵的特质吸引着人才,也让更多人才在此实现价值。

[我要收藏] [打印] [关闭窗口]
上一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制度优势与创新土壤让中国成为“人才磁场”
下一篇:没有文章
>> 推荐新闻
>> 栏目导航
  人才风采
  人才政策
  人才之家
>> 图片新闻
张永锐:做智能护眼台灯的引领者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夏志杰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沙行勉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陆亚林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沈同德
雉水英才------张贵萍
Copyright 2009-2010 中共如皋市委组织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如皋市委新闻网
电话:0513-87658089    地址:江苏省如皋市行政中心A12楼    邮政编码:226500    电子信箱:rgdjxn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