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干部队伍 | 公务员队伍 | 人才队伍 | 党员队伍 | 基层组织建设 | 远程教育 | 党建工作创新工程 | 部务公开 | 党建手机报
您现在的位置:人才队伍 >> 人才风采 >> 内容阅读
百年人生 百炼成钢——记模具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崔崑
添加日期:17-09-18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繁體中文

 初秋的华中科技大学,秋意阑珊,高大法桐掩映下的院士楼,分外静谧。崔崑院士的家在二楼。初见92岁高龄的崔崑院士,敏捷的思维、清晰的言谈、自如的举动,完全不像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

一见到记者,崔崑便兴奋地拿出自己的书——《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81岁开始写,6年完工,200万字,我把自己这一生的研究和心得都写在这本书里了。不过,这两年钢铁领域又有新进展,从今年开始,我新修订了几十万字的内容,准备再版。”

这就是被称为“钢铁院士”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崔崑。党龄60余年、教龄近70年的他一生矢志于祖国钢铁材料事业,研究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新型模具钢,为我国特殊钢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赤子心,铸就报国志

1925年7月,崔崑生于山东济南。“当日寇铁蹄侵凌至济南,我父亲就辞去了洋行的职位,携全家回到老家济宁。”崔崑说,“父亲的爱国守节影响了我的一生。”回到家乡,父亲亲自教他英语数学,又请来私塾先生教他语文。1940年,崔崑考上齐鲁中学高中部。少年逢国殇,难抑爱国志。在父亲的支持下,1943年高中毕业后,崔崑毅然决定离开沦陷区,步行穿过日军封锁线,前往四川报考大学,寻求报国之道。

历时80余天,途经商丘、洛阳、西安、宝鸡至成都,辗转千里的崔崑已身无分文。为了生存,崔崑在成都附近的空军基地做起了临时工。他一边在机场周围喷洒敌敌畏灭蚊挣钱谋生,一边自学备考。1944年秋,崔崑同时被三所名牌大学录取,最终他选择了内迁至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选学了自己感兴趣的机械专业。1946年,武汉大学回迁原址。因不满于国民党抗战胜利后大肆掠夺、挑起内战的倒行逆施,崔崑积极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等反对国民党当局的进步学生游行活动。1948年,崔崑毕业并留校任教,不久全国解放。他深情地说:“新中国成立让我们欢欣鼓舞,我立志为中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1956年,崔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提及当年入党动机,他说:“我入党,就是因为解放以后知识分子看到国家的新变化,只有跟着共产党我们国家才能富强,入党是当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自然归宿,共产党人就是应该多做贡献。对我来讲,就是多做一些事情,多研究出一些成果。”诚如斯言,崔崑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当初入党的誓言。

攻克难,炼出中国自己的特种钢

崔崑的钢铁情怀,要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1960年,崔崑从苏联学成回国。当时,新型高性能模具钢是我国工业生产急需品,但无力自主生产,每年需动用大量外汇进口,且价格是普通钢的10倍以上。

“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具钢种!”凭着一股报国的雄心壮志,崔崑和同事们加紧建设实验室。当时,我国研究模具钢的实验室基本上是空白,能够买到的、买得起的设备就买,买不到的盐浴炉等仪器设备,崔崑就和同事根据图纸自行设计、自己动手做。

“当时我最担心的就是盐浴炉。做模具钢,控制盐浴炉的温度非常重要,上下温差超过3-5摄氏度,性能就不一样。另外,盐浴炉一碰到水就爆炸,所以我不放心,就必须时刻守在炉子旁。”盐浴炉做好后,如何控制温差是个大问题。那时候没有温控自动化技术,崔崑和学生们只能用最“土”的办法控温——不间断地紧盯温度显示仪。

忆及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崔崑的语气充满自豪:“那时我们几个老师经常守在1200多度的盐浴炉旁,手指按着控温开关,一盯就是一个通宵。”最终,崔崑和研究人员一同研发了低铬耐磨模具钢,含铬率降低到4%,使用寿命延长一倍,打破了国外垄断。

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开发出多种高性能模具钢,在国内上百家工厂得到应用,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中有四种列入了国家的工模具钢标准,获得三项国家发明奖。1990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1997年,崔崑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为人师,桃李不言自成蹊

“崔教授的头衔很多,但是他最看重的还是教师的身份。”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袁新华对记者说。对待自己的学生,崔崑为他们倾注的心血难以言数,他说:“为年轻人架桥铺路,是我应尽的职责。”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肖建中从78年本科读到博士一直师从崔崑院士,他说:“崔教授学术严谨的风格对我的影响很大。对待不确定的问题,会坦然地告诉学生,不隐瞒也不糊弄。为了第一手资料,他常常和我们一起,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

自1985年以来,崔崑让所带的博士生都参与到他所争取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省部级基金等项目中来,这种做法使他的学生们快速成长起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熊惟皓说:“严格要求、鼓励创新、学以致用,这是恩师的教学原则。今天,我在教学上也用这一原则要求我的学生。”20多年间,崔崑桃李遍天下,共培养了24名博士和23名硕士。

直到如今,崔崑还时刻关注着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经常和自己的学生讨论相关方面的成果,对后辈从事科研予以帮助和指导。

2013年,崔崑与夫人朱慧楠决定将两人全部积蓄捐给华中科技大学基金会,成立“勤奋励志助学金”,用于资助品学优良、经济困难的本科生,每人8000元。从那时起至今年,他们共捐资420万元,每年资助45位本科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名学子受到资助,计划资助贫困学生596人次。

2016年6月,中共湖北省委授予崔崑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崔崑说:“对于一名曾经在党旗下做出承诺的共产党员来说,不会有比优秀共产党员更崇高的荣誉。这荣誉不是属于个人的,因为一个人的力量很渺小,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和同志们齐心协力努力工作,才能施展个人的聪明才智。”

百年人生,百炼成钢。这就是一位老共产党人的情怀,一种坚韧不屈的钢铁品格,一颗奔腾不息的报国雄心,凝铸成崔崑不同凡响的钢铁人生。

 

 

[我要收藏] [打印] [关闭窗口]
上一篇: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生导师鲍捷:追梦光谱之路
下一篇:没有文章
>> 推荐新闻
>> 栏目导航
  人才风采
  人才政策
  人才之家
>> 图片新闻
张永锐:做智能护眼台灯的引领者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夏志杰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沙行勉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陆亚林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沈同德
雉水英才------张贵萍
Copyright 2009-2010 中共如皋市委组织部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如皋市委新闻网
电话:0513-87658089    地址:江苏省如皋市行政中心A12楼    邮政编码:226500    电子信箱:rgdjxnc@163.com